新華社杭州10月21日電題:圓夢精彩人生——浙江促進殘疾人事業全面發展紀實 新華社記者俞菀、崔力 “孩子們真是夠拼的,我們帶着所有的鼓勵和希望,加油,出發!” 日前,全國助殘先進個人、杭州彎灣託管中心負責人徐琴,在朋友圈寫下了這樣一句話。2014年以來,彎灣先後幫扶了近百名智力殘疾青少年實現自食其力、融入社會的目標。在即將召開的杭州第4屆亞洲殘疾人運動會開幕式上,彎灣的孩子們將帶來啦啦操暖場表演。 彎灣的故事,是浙江促進殘疾人事業全面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浙江殘疾人基本保障穩進提質,文體事業共同繁榮,殘疾人友好環境建設持續優化,廣大殘疾人在自強不息中努力創造精彩人生。 (小標題)基本保障穩進提質 22日,杭州第4屆亞洲殘疾人運動會即將召開,各國運動員整裝待發。殘疾人運動員在賽場上勇創佳績,離不開背後強有力的社會保障體系支撐,更是全社會關心關愛結出的碩果。 浙江省殘聯理事長、黨組書記呂林說,過去5年來,浙江殘疾人事業交出了一份靚麗答卷,主要指標繼續保持在全國前列。殘疾人蔘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比例達99.84%;建成殘疾人之家1631家;3.3萬名殘疾人接受機構託養、庇護照料服務;殘疾人基本輔具適配惠及15萬人次。 2021年8月,中國殘聯出臺《關於支持浙江殘疾人事業高質量發展促進殘疾人共同富裕的實施意見》,提出支持浙江殘疾人事業高質量發展、促進殘疾人共同富裕的8個重點領域系列舉措,賦予浙江省首批23項政策保障措施和授權事項,支持浙江通過改革創新、先行先試,爲促進殘疾人共同富裕積累實踐經驗、提供省域範例。 搭建就業創業平臺,是幫助殘疾人增加收入、融入社會、實現夢想的重要途徑。 走進剛落成不久的嘉興市秀洲區王店鎮振陽殘疾人之家,只見窗明几淨、環境敞亮,10多名殘疾人正在給服裝串上吊牌。依託“以工養殘,以工代療”模式,殘疾人可以在這裡從事簡單的生產勞動並獲得相應的收益。 “這裡的工作人員都很關照我們,會叮囑我們按時服藥,我們還會一起下棋、跳繩、踢毽子。”今年20歲的幹榮祥說。 據統計,浙江省勞動年齡段殘疾人就業率達63%;近3年來,有就業意願的應屆高校殘疾人畢業生就業率連續達100%;在電商助殘計劃的幫助下,全省已有2萬名殘疾人實現電商就業創業。“幫扶殘疾人就業增收”入選國家發展改革委“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第一批典型經驗”。 “殘疾人也能助力鄉村振興。”杭州餘杭益民農業生產服務專業合作社社長沈興連說。沈興連肢體四級殘疾,是農機使用和維修的行家裡手。他還主動幫助更多殘疾人就業,建立種養業基地安置殘疾人10名,常年爲40餘名殘疾人免費提供農機服務和種子種苗。 (小標題)文體事業共同繁榮 走進杭州亞殘運村分級綜合中心,評估室門口展示吉祥物“飛飛”不同運動造型的油畫生動有趣,旁邊還配有專門的盲文指引。 亞殘運村分級綜合中心主任杜錦虹說,這些畫作來自杭州市楊綾子學校、杭州市艮山路學校等特殊學校和餘杭殘聯託養機構,既方便運動員辨別不同的運動項目評估室,又能緩解他們的緊張情緒。 杭州亞殘運會的諸多細節飽含人文關懷。而這背後,離不開浙江長期以來對殘疾人文體事業的重視,通過不斷豐富殘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激發其自尊自信、創新創造的動力。 浙江,持續探索擴大殘疾人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深入實施文化助殘“五個一”工程,年惠及5萬人以上;創建省級殘疾人文化藝術示範基地22家,縣級以上殘疾人藝術團體達75個,培養殘疾人文化人才2000餘名;組織“殘疾人文體活動進社區”2797場。 在衢州市開化縣下淤村,因一種罕見的腦血管疾病而留下殘疾的汪瑤,右側身體動不了,便用左手學習畫畫。在當地殘聯、文化等部門的幫助下,擁有了屬於自己的繪畫工作室。 “生病之後,說話、書寫能力基本喪失。畫畫讓我得以表達對生命的敬畏、對夢想的追求和對愛的領悟。”汪瑤用手機打出了這句話。 浙江,大力推動殘疾人體育事業高質量發展——從培育競技人才到普及全民健身,從改造硬件設施到升級軟件服務,從完善政策保障到創新體制機制,越來越多的殘疾人在運動中收穫自信與健康,讓生命在拼搏中綻放精彩。 浙江省將殘疾人文化體育納入文化浙江和體育強省建設,深度融入公共文化體育惠民工程、重大項目建設和各類文化體育服務。 目前,浙江省已有2個國家級和5個省級殘疾人體育訓練基地,建設質量水平走在全國前列,日益完善的訓練設施爲運動員提供優質服務和保障。 浙江省殘疾人文化體育指導中心常態化組織專家團隊奔赴全省各地選拔殘疾人運動員後備人才。去年,他們從2萬多人中精心篩選出200人左右的優秀苗子進行試訓,浙江省還積極鼓勵專業隊退役運動員到殘疾人體育集訓隊開展教學活動,形成“傳幫帶”的優良傳統。 (小標題)殘疾人友好環境建設持續優化 10月20日,杭州拱墅運河體育公園體育場,兩位亞殘運會的特殊“志願者”——“電子導盲犬”小西和小湖已準備就緒。這兩隻“電子導盲犬”由西湖大學機器智能實驗室研發,不僅把場館地圖銘記在“心”,還能“聽懂”中英雙語指令,自動規劃出最優行進路徑。 走進杭州地鐵奧體中心站,車站內設有盲道,入站口有無障礙閘機,樓梯扶手、垂直電梯按鈕旁都有盲文指引,站臺與車廂的縫隙間鋪上了輪椅踏板……“希望通過‘無障礙’設施的改造提升,帶給所有殘疾人朋友‘無障愛’體驗,讓他們對這座城市留下美好印象。”杭州市無障礙環境促進會會長張華說。 從“無障礙”到“無障愛”,在賽場,更在日常。 浙江持續推進殘疾人友好環境建設——過去5年來,共有1518個基層黨支部結對殘疾人之家,3.6萬名黨員參與;403名殘疾人、殘疾人親友和殘疾人工作者擔任縣級以上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開展無障礙公益訴訟,組建愛心助殘律師團,舉辦殘疾人集體婚禮,培育無障礙觀影志願服務隊……越來越多社會各界人士主動加入到助殘事業中。 “我們將堅持用心用情用力,多爲殘疾人做雪中送炭的事,制定特惠政策、採取特殊幫扶、給予特別關愛,不斷完善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和關愛服務體系,確保全省廣大殘疾人在共同富裕和現代化道路上‘一個不掉隊’。”呂林說。 在硬件上助人一臂之力,在服務上多爲弱勢羣體考慮,在社會氛圍上營造平等底色。一個更加溫暖的社會,定將不止於創造殘疾人便利的生活,而是給予其平等的自我完善機會。 “殘疾人士的努力拼搏,定能向全社會展現出一種茂盛的、向上生長的精神力量。”浙江省殘聯相關負責人表示。(完)